第四章 私心公事
關燈
小
中
大
【狂人小說網】手機閱讀網址喜歡就分享一下
嚴莊口出“循環報應”四字,即便李汲頗有城府,也不由得微微一驚,面上肌肉,當即有些僵硬。
嚴、崔二人,全都凝視著他的表情,見狀各自頷首。嚴莊道:“想來是了……”頓一頓,低聲說:“二郎啊,許多事情,我等在外朝都能瞧得分明,難道你在內廷,反而見不到麽?上皇之言,出他之口,入你之耳,即便還有誰聽見了,也都不敢妄傳;但他那些心思,我等揣摩已久,豈能不知啊?則你親耳聆聽,難道毫無想法不成?”
李汲當即反問道:“便有想法又如何?十一郎希望我有什麽想法?此事對十一郎有何益處?”
嚴莊長嘆一聲,身子略略朝後一傾,緩緩說道:“我知道,我知道,曾經助紂為虐,因而二郎不信我。然而時移事易,當時確實有機會,我才會輔佐安賊父子,如今看來……總是虛妄。難道我還會為安家做間麽?或者如周摯一般,寄望於史思明?那些胡賊,終究是扶不起來的!
“唐家氣數未盡,我故拋棄將沈之舟歸來,難道還會將這條唯一可以寄身的舊舟,再捅上一個窟窿麽?倘若內廷爭鬥,如上皇所言,生什麽循環報應,則我既有前愆,多半是要第一個倒黴的。難道我就不能利用自己的智略,扶大廈於將傾,也給自己留一條活路麽?”
說到這裏,又註目崔光遠。崔光遠會意,也徐徐說道:“我博陵崔氏,身列五姓七望,曾經滿朝朱紫,如今也敗落了……”說著話一咬牙關:“想當年,就不該去攀附弘農楊!”
楊家因為楊貴妃的緣故,曾經煊赫一時,楊妃姐妹都嫁名門——大姐韓國夫人嫁博陵崔,二姐虢國夫人嫁聞喜裴,三姐秦國夫人嫁河東柳。然而隨著楊氏的倒臺,他們那些姻親家族也全都受到牽連,李亨厭惡崔氏,朝野皆知,而李豫更是對其正妃崔氏冷若冰霜,即便崔氏病重將死,都不肯去探視。
因此崔光遠的內心焦慮,自在情理之中——“如今我博陵崔,還能立朝者,唯我與貽孫(崔祐甫)二人而已……”
此前博陵崔氏家族一連出過多位宰相,比方說高宗朝的崔敦禮,中宗朝的崔玄暐、崔湜,睿宗朝的崔日用,此外五品以上官員,遍布朝堂。然而等到此番還都之後,先是崔渙罷相——崔圓不算,他是清河崔——繼而崔光遠謀求宰相不得,卻被外放為節度使,繼而只給太子少保的散職,博陵崔姓,逐漸沈淪。如今還能夠寄予希望的,大概也就只有吏部司勳員外郎崔祐甫一人了。
崔光遠話說一半,不再冗述,他相信李汲能夠明白自己的用意。
如今博陵崔氏把寶押在了李適身上,而李適也曾透露,崔祐甫曾在李豫被立為太子前,供職於成王府中。所以很明顯,崔家覆起的希望,就是李亨—李豫—李適這一繼承系統不要有所變動,就目前的宮中而言,維持現狀,對他們最為有利。
李汲傾聽二人所言,半晌不語,默默思忖。很明顯,兩人這是劃定立場,擺明態度,嚴莊為了自保,想要在李豫父子身上下註——因為張皇後炙手可熱,他壓根兒插不進腿去,且張皇後所生長子李佋去歲薨逝,次子李侗尚幼,嚴莊不可能寄望於性情未定的孺子——而崔光遠則是為了整個博陵崔氏家族,已然跟李適綁在了一起。
只是二人空有智計,卻對內廷可能產生的變動束手無策——因為嚴莊作為降臣,行事諸多忌諱,崔光遠則已被投閑置散,恐怕還沒有族弟崔祐甫更有影響力呢,故此才會想到交好李汲,打探內廷消息。
尤其李汲也是李適的親信啊,最近聽說李輔國又不打算收拾他了,那麽通過李汲,能不能嘗試將內廷的局勢,逐漸導向對自家有利的方向呢?終究李汲不是個愚魯之輩——若如此,反倒不敢拿他當槍使了,一旦洩露,後患無窮——則雙方是有交易乃至合作的可能性的。
當然啦,李汲對於二人之言,只聽三分,若說嚴莊一心想保政局——起碼是內廷局面——穩定,崔光遠不為自家謀相,而只保族人,打死他們,李汲也不肯信。而且吧,雖然李汲也清楚,內廷局勢直接影響外朝,但你們作為朝官,不想著盡忠職守,竭誠報效,而一門心思往嗣君身邊兒貼,人格之卑劣,由此亦可得見一斑。
但兩人既然都已然說到這個份兒上了,李汲也便將腹中好幾套試探之辭,暫且按下。他端起酒盞來呡了一口,徐徐說道:“天子家事,我等何由置喙啊?且定王年齒尚幼,待長成也須十餘歲……”
言下之意,倘若李亨真的下詔易儲,別想讓我為了李豫去搞什麽軍事政變——倒也並非全然不行,但目前自己還沒有這個打算,也沒有這個能量。且張淑妃之子定王李侗尚在沖齡,李亨想要廢長立幼,估計朝臣這關且過不去呢,怎麽也得等到李侗大一些了,危機才可能萌發吧。
嚴莊笑笑,提醒他:“上皇不是有言,‘循環報應’麽?唯恐景龍年之間事覆見啊。”
景龍四年,唐中宗李顯暴卒,據說是被韋皇後和安樂公主所毒殺的。此事是真是假,無人知曉,但韋後旋即矯詔,廢黜皇太帝李旦(即唐睿宗),擁立溫王李重茂為帝,改元唐隆就此引發了“唐隆之變”。
嚴莊說這話,是表示擔心張皇後仿效韋後,不一定弒君,但有可能矯詔,廢黜李豫的太子之位。
李汲道:“國家自有制度,豈是一二人所可妄為的?若起變亂,內廷、外朝,文武共討之!”先表明一下態度,然後又問:“難道那魚朝恩,會生什麽異心麽?”你們是否擔心他率神策軍入衛,卻就此站到了張皇後一邊兒去?
崔光遠道:“人心難測啊,終究魚朝恩與太子,舊有嫌隙……”
李汲心說李輔國跟李豫還曾經鬥過呢,如今不也握手言歡了麽?但他確實也不放心魚朝恩,真若是魚朝恩黨同張皇後,四千神策軍,絕不是兩千英武軍所能夠拮抗的。
“則十一郎方才說,有可以對抗魚朝恩之策,還請賜告。”
嚴莊微微而笑,心說魚兒終於上鉤了。於是再次身體前傾,壓低聲音說道:“竇文場、霍仙鳴,資歷都太淺啊,如何能拮抗魚朝恩?今英武軍無將,理當請擇忠悃之士為將。”
“則哪位將軍,在十一郎寄望之中啊?”
嚴莊緩緩搖頭,說:“外將安能將英武軍?”李亨不會相信正牌將領的啦,他只相信閹宦不是?
“則唯有李輔國可制魚朝恩了。”
嚴莊還是搖頭:“聖人是斷不容李輔國實將禁軍的。”
李汲聞言,微微頷首。看起來嚴莊也瞧得很清楚,李輔國只是李亨用來制約外朝的工具罷了,本身權勢有限;所以你說,李亨怎麽可能讓某人,即便是他最信賴的閹宦,不但外制朝臣,還把著特務機構,進而再兵權在手呢?即便不褫奪“行軍司馬”的頭銜,那也只是讓李輔國對外軍具有一定的影響力,禁軍事務,卻絕不會讓他插手。
倘若李亨肯讓李輔國領禁軍,又豈會將英武軍交給並非出於李輔國門下的竇文場、霍仙鳴?又為何要特意召魚朝恩率領神策軍入衛啊?
“則以誰人為宜,還望十一郎明言。”
嚴莊這才翻開底牌:“今無人可制魚朝恩,但可稍稍拮抗之,分其權柄。某於內侍並不稔熟,所知有限——其一為程元振,其二為孫常楷。”
李汲心說這麽巧?孫常楷是我鄰居啊。
其實嚴莊所言這兩名宦官,目前都不是宮中實權人物,但也都跟李輔國保持著一定距離——若是明顯的李輔國的黨羽,是斷無執掌英武軍的可能性的。其中,通過李適所透露的風聲,李汲知道,程元振似為李豫父子一黨,而孫常楷……說不定也是咧!故而嚴莊舉薦這兩人。
他當然不是希望李汲去向李適獻計,甚至於去走別的門路,推舉二宦,這是希望李汲給竇文場、霍仙鳴帶話啊。想來竇、霍二宦必為魚朝恩還朝心驚不已,亟待抱一根粗腿,起碼找個高個兒的頂在前面,為自家遮風擋災。就目前而言,能夠接觸二宦,遞得上話的,恐非李汲莫屬。
李汲伸出手指來,輕輕叩打桌案,心說這就是你們今日宴請的主題了吧,想要將魚朝恩入衛之事,所可能造成的影響盡量縮小,保持內廷的穩定……起碼是平衡。沈吟少頃,他朝嚴莊一拱手:“受教了。然二位尚有何事,用得到李某啊?”
嚴、崔二人對視一眼,隨即嚴莊緩緩說道:“司農任重,別無他望。”我們找你,確實是為了國事啊——雖說也跟私心掛著鉤——就目前而言,我還沒有挪動的欲望,而且你也肯定幫不上忙。
崔光遠亦道:“李輔國已許我,覆任一鎮節度……”李汲心說呦,你又再次抱上老閹的腿了?是不是李適那小子從中牽的線啊?“不在京時,族內若有緩急,還望二郎施以援手。”
其實博陵崔氏數百年大族,即便如今日趨敗落,綠袍、青袍還是滿大街的,門生故吏更多,怎可能有什麽事會求到李汲頭上啊?不還有崔祐甫在呢嘛。崔光遠不過隨口一說,想要拉進兩人之間的情誼罷了,主要為了表示:我已有合適的去處啦,用不上你。
李汲說既然如此,那我就先行告退——再晚一會兒,怕是靜街鼓就要敲響,回不去家了。
崔光遠笑道:“二郎何必心急,可在呂家眠也……難道是瞧不上素素姑娘麽?”
李汲只是砌詞婉拒——確實他不喜歡圓盤臉,還不如回家抱青鸞呢——嚴、崔二人倒也不強留,送他來到院中。仆役牽來坐騎,並且奉上雙鐧——一人扛一條,還有些氣喘籲籲的——李汲不由得游目四顧,心說崔棄哪兒去啦,也不過來送送……
李汲去後,嚴、崔二人返回屋中,下令添燈加酒,重新開宴。崔光遠問嚴莊:“此子如何?”
嚴莊點點頭:“確實是才俊之士啊,若好生加以磋磨,必成良器。”頓了一頓,轉換話題,問崔光遠道:“都中風雲變幻,正當有趣之時,你卻一定要外任麽?”
崔光遠慨嘆一聲:“老啦,雄心壯志,俱已蕩盡,請恕我不能伴君,立於此危墻之下……今日為你紹介了李汲,將來有事,你自可喚他來會。我便在荊襄之地,遠觀足下的風雲妙手好了。”
嚴莊提醒他:“君牧地方,可為良吏,若然將兵……我實在是不看好啊。此前魏州之敗,難道還不汲取教訓麽?”
崔光遠微微一笑:“時局不同了,從前文就是文,武就是武,開元、天寶以來,邊將多授胡人。此後則必文武混雜,不曾為將者,恐怕不能入而為相,即便入了政事堂,也不長久。”
嚴莊撇嘴道:“焉有是理?足下不過正途走不通,想要另辟蹊徑罷了。”
崔光遠搖搖頭:“我確實已經絕了入相之心啦。唯望貽甫將來,可以進入政事堂,為我博陵崔氏,再添一位宰相……”說到這裏,頓了一頓,註目嚴莊:“我正在想,貽甫有女,尚未字人,要不要撮合她和李汲呢?”
嚴莊問道:“博陵崔、趙郡李,倒也登對,然而……有這個必要麽?”
崔光遠道:“若我唐傳承有序,則李汲將來,必為一鎮之將。到時候貽孫在朝為相,其婿在外為將,家族便可安泰了。”
“崔祐甫終究是二房,而你是博陵三房,何必一門心思,為他考慮?難道光迪和令郎、令侄等,都無柱朝之望麽?”
崔光遠苦笑道:“千齡若還在,或許有些機會,至於抅、據、抗諸子……算了,還是等待孫輩吧。我故扶持貽孫,就是希望他將來可以回報我孫……”
“然若如你之謀劃,”嚴莊不由笑道,“將來一翁一婿,有可能同時立朝麽?”
崔光遠聞言默然,沈吟不語。
“且你只想到了相、將,卻不知將來的時局,還有一類人必受重用,唯鼎足而三,貴家才可能穩若磐石。”
“你說的是?”
“劉士安、元公輔輩,也應當提早結交才好啊。”
【狂人小說網】手機閱讀網址喜歡就分享一下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嚴莊口出“循環報應”四字,即便李汲頗有城府,也不由得微微一驚,面上肌肉,當即有些僵硬。
嚴、崔二人,全都凝視著他的表情,見狀各自頷首。嚴莊道:“想來是了……”頓一頓,低聲說:“二郎啊,許多事情,我等在外朝都能瞧得分明,難道你在內廷,反而見不到麽?上皇之言,出他之口,入你之耳,即便還有誰聽見了,也都不敢妄傳;但他那些心思,我等揣摩已久,豈能不知啊?則你親耳聆聽,難道毫無想法不成?”
李汲當即反問道:“便有想法又如何?十一郎希望我有什麽想法?此事對十一郎有何益處?”
嚴莊長嘆一聲,身子略略朝後一傾,緩緩說道:“我知道,我知道,曾經助紂為虐,因而二郎不信我。然而時移事易,當時確實有機會,我才會輔佐安賊父子,如今看來……總是虛妄。難道我還會為安家做間麽?或者如周摯一般,寄望於史思明?那些胡賊,終究是扶不起來的!
“唐家氣數未盡,我故拋棄將沈之舟歸來,難道還會將這條唯一可以寄身的舊舟,再捅上一個窟窿麽?倘若內廷爭鬥,如上皇所言,生什麽循環報應,則我既有前愆,多半是要第一個倒黴的。難道我就不能利用自己的智略,扶大廈於將傾,也給自己留一條活路麽?”
說到這裏,又註目崔光遠。崔光遠會意,也徐徐說道:“我博陵崔氏,身列五姓七望,曾經滿朝朱紫,如今也敗落了……”說著話一咬牙關:“想當年,就不該去攀附弘農楊!”
楊家因為楊貴妃的緣故,曾經煊赫一時,楊妃姐妹都嫁名門——大姐韓國夫人嫁博陵崔,二姐虢國夫人嫁聞喜裴,三姐秦國夫人嫁河東柳。然而隨著楊氏的倒臺,他們那些姻親家族也全都受到牽連,李亨厭惡崔氏,朝野皆知,而李豫更是對其正妃崔氏冷若冰霜,即便崔氏病重將死,都不肯去探視。
因此崔光遠的內心焦慮,自在情理之中——“如今我博陵崔,還能立朝者,唯我與貽孫(崔祐甫)二人而已……”
此前博陵崔氏家族一連出過多位宰相,比方說高宗朝的崔敦禮,中宗朝的崔玄暐、崔湜,睿宗朝的崔日用,此外五品以上官員,遍布朝堂。然而等到此番還都之後,先是崔渙罷相——崔圓不算,他是清河崔——繼而崔光遠謀求宰相不得,卻被外放為節度使,繼而只給太子少保的散職,博陵崔姓,逐漸沈淪。如今還能夠寄予希望的,大概也就只有吏部司勳員外郎崔祐甫一人了。
崔光遠話說一半,不再冗述,他相信李汲能夠明白自己的用意。
如今博陵崔氏把寶押在了李適身上,而李適也曾透露,崔祐甫曾在李豫被立為太子前,供職於成王府中。所以很明顯,崔家覆起的希望,就是李亨—李豫—李適這一繼承系統不要有所變動,就目前的宮中而言,維持現狀,對他們最為有利。
李汲傾聽二人所言,半晌不語,默默思忖。很明顯,兩人這是劃定立場,擺明態度,嚴莊為了自保,想要在李豫父子身上下註——因為張皇後炙手可熱,他壓根兒插不進腿去,且張皇後所生長子李佋去歲薨逝,次子李侗尚幼,嚴莊不可能寄望於性情未定的孺子——而崔光遠則是為了整個博陵崔氏家族,已然跟李適綁在了一起。
只是二人空有智計,卻對內廷可能產生的變動束手無策——因為嚴莊作為降臣,行事諸多忌諱,崔光遠則已被投閑置散,恐怕還沒有族弟崔祐甫更有影響力呢,故此才會想到交好李汲,打探內廷消息。
尤其李汲也是李適的親信啊,最近聽說李輔國又不打算收拾他了,那麽通過李汲,能不能嘗試將內廷的局勢,逐漸導向對自家有利的方向呢?終究李汲不是個愚魯之輩——若如此,反倒不敢拿他當槍使了,一旦洩露,後患無窮——則雙方是有交易乃至合作的可能性的。
當然啦,李汲對於二人之言,只聽三分,若說嚴莊一心想保政局——起碼是內廷局面——穩定,崔光遠不為自家謀相,而只保族人,打死他們,李汲也不肯信。而且吧,雖然李汲也清楚,內廷局勢直接影響外朝,但你們作為朝官,不想著盡忠職守,竭誠報效,而一門心思往嗣君身邊兒貼,人格之卑劣,由此亦可得見一斑。
但兩人既然都已然說到這個份兒上了,李汲也便將腹中好幾套試探之辭,暫且按下。他端起酒盞來呡了一口,徐徐說道:“天子家事,我等何由置喙啊?且定王年齒尚幼,待長成也須十餘歲……”
言下之意,倘若李亨真的下詔易儲,別想讓我為了李豫去搞什麽軍事政變——倒也並非全然不行,但目前自己還沒有這個打算,也沒有這個能量。且張淑妃之子定王李侗尚在沖齡,李亨想要廢長立幼,估計朝臣這關且過不去呢,怎麽也得等到李侗大一些了,危機才可能萌發吧。
嚴莊笑笑,提醒他:“上皇不是有言,‘循環報應’麽?唯恐景龍年之間事覆見啊。”
景龍四年,唐中宗李顯暴卒,據說是被韋皇後和安樂公主所毒殺的。此事是真是假,無人知曉,但韋後旋即矯詔,廢黜皇太帝李旦(即唐睿宗),擁立溫王李重茂為帝,改元唐隆就此引發了“唐隆之變”。
嚴莊說這話,是表示擔心張皇後仿效韋後,不一定弒君,但有可能矯詔,廢黜李豫的太子之位。
李汲道:“國家自有制度,豈是一二人所可妄為的?若起變亂,內廷、外朝,文武共討之!”先表明一下態度,然後又問:“難道那魚朝恩,會生什麽異心麽?”你們是否擔心他率神策軍入衛,卻就此站到了張皇後一邊兒去?
崔光遠道:“人心難測啊,終究魚朝恩與太子,舊有嫌隙……”
李汲心說李輔國跟李豫還曾經鬥過呢,如今不也握手言歡了麽?但他確實也不放心魚朝恩,真若是魚朝恩黨同張皇後,四千神策軍,絕不是兩千英武軍所能夠拮抗的。
“則十一郎方才說,有可以對抗魚朝恩之策,還請賜告。”
嚴莊微微而笑,心說魚兒終於上鉤了。於是再次身體前傾,壓低聲音說道:“竇文場、霍仙鳴,資歷都太淺啊,如何能拮抗魚朝恩?今英武軍無將,理當請擇忠悃之士為將。”
“則哪位將軍,在十一郎寄望之中啊?”
嚴莊緩緩搖頭,說:“外將安能將英武軍?”李亨不會相信正牌將領的啦,他只相信閹宦不是?
“則唯有李輔國可制魚朝恩了。”
嚴莊還是搖頭:“聖人是斷不容李輔國實將禁軍的。”
李汲聞言,微微頷首。看起來嚴莊也瞧得很清楚,李輔國只是李亨用來制約外朝的工具罷了,本身權勢有限;所以你說,李亨怎麽可能讓某人,即便是他最信賴的閹宦,不但外制朝臣,還把著特務機構,進而再兵權在手呢?即便不褫奪“行軍司馬”的頭銜,那也只是讓李輔國對外軍具有一定的影響力,禁軍事務,卻絕不會讓他插手。
倘若李亨肯讓李輔國領禁軍,又豈會將英武軍交給並非出於李輔國門下的竇文場、霍仙鳴?又為何要特意召魚朝恩率領神策軍入衛啊?
“則以誰人為宜,還望十一郎明言。”
嚴莊這才翻開底牌:“今無人可制魚朝恩,但可稍稍拮抗之,分其權柄。某於內侍並不稔熟,所知有限——其一為程元振,其二為孫常楷。”
李汲心說這麽巧?孫常楷是我鄰居啊。
其實嚴莊所言這兩名宦官,目前都不是宮中實權人物,但也都跟李輔國保持著一定距離——若是明顯的李輔國的黨羽,是斷無執掌英武軍的可能性的。其中,通過李適所透露的風聲,李汲知道,程元振似為李豫父子一黨,而孫常楷……說不定也是咧!故而嚴莊舉薦這兩人。
他當然不是希望李汲去向李適獻計,甚至於去走別的門路,推舉二宦,這是希望李汲給竇文場、霍仙鳴帶話啊。想來竇、霍二宦必為魚朝恩還朝心驚不已,亟待抱一根粗腿,起碼找個高個兒的頂在前面,為自家遮風擋災。就目前而言,能夠接觸二宦,遞得上話的,恐非李汲莫屬。
李汲伸出手指來,輕輕叩打桌案,心說這就是你們今日宴請的主題了吧,想要將魚朝恩入衛之事,所可能造成的影響盡量縮小,保持內廷的穩定……起碼是平衡。沈吟少頃,他朝嚴莊一拱手:“受教了。然二位尚有何事,用得到李某啊?”
嚴、崔二人對視一眼,隨即嚴莊緩緩說道:“司農任重,別無他望。”我們找你,確實是為了國事啊——雖說也跟私心掛著鉤——就目前而言,我還沒有挪動的欲望,而且你也肯定幫不上忙。
崔光遠亦道:“李輔國已許我,覆任一鎮節度……”李汲心說呦,你又再次抱上老閹的腿了?是不是李適那小子從中牽的線啊?“不在京時,族內若有緩急,還望二郎施以援手。”
其實博陵崔氏數百年大族,即便如今日趨敗落,綠袍、青袍還是滿大街的,門生故吏更多,怎可能有什麽事會求到李汲頭上啊?不還有崔祐甫在呢嘛。崔光遠不過隨口一說,想要拉進兩人之間的情誼罷了,主要為了表示:我已有合適的去處啦,用不上你。
李汲說既然如此,那我就先行告退——再晚一會兒,怕是靜街鼓就要敲響,回不去家了。
崔光遠笑道:“二郎何必心急,可在呂家眠也……難道是瞧不上素素姑娘麽?”
李汲只是砌詞婉拒——確實他不喜歡圓盤臉,還不如回家抱青鸞呢——嚴、崔二人倒也不強留,送他來到院中。仆役牽來坐騎,並且奉上雙鐧——一人扛一條,還有些氣喘籲籲的——李汲不由得游目四顧,心說崔棄哪兒去啦,也不過來送送……
李汲去後,嚴、崔二人返回屋中,下令添燈加酒,重新開宴。崔光遠問嚴莊:“此子如何?”
嚴莊點點頭:“確實是才俊之士啊,若好生加以磋磨,必成良器。”頓了一頓,轉換話題,問崔光遠道:“都中風雲變幻,正當有趣之時,你卻一定要外任麽?”
崔光遠慨嘆一聲:“老啦,雄心壯志,俱已蕩盡,請恕我不能伴君,立於此危墻之下……今日為你紹介了李汲,將來有事,你自可喚他來會。我便在荊襄之地,遠觀足下的風雲妙手好了。”
嚴莊提醒他:“君牧地方,可為良吏,若然將兵……我實在是不看好啊。此前魏州之敗,難道還不汲取教訓麽?”
崔光遠微微一笑:“時局不同了,從前文就是文,武就是武,開元、天寶以來,邊將多授胡人。此後則必文武混雜,不曾為將者,恐怕不能入而為相,即便入了政事堂,也不長久。”
嚴莊撇嘴道:“焉有是理?足下不過正途走不通,想要另辟蹊徑罷了。”
崔光遠搖搖頭:“我確實已經絕了入相之心啦。唯望貽甫將來,可以進入政事堂,為我博陵崔氏,再添一位宰相……”說到這裏,頓了一頓,註目嚴莊:“我正在想,貽甫有女,尚未字人,要不要撮合她和李汲呢?”
嚴莊問道:“博陵崔、趙郡李,倒也登對,然而……有這個必要麽?”
崔光遠道:“若我唐傳承有序,則李汲將來,必為一鎮之將。到時候貽孫在朝為相,其婿在外為將,家族便可安泰了。”
“崔祐甫終究是二房,而你是博陵三房,何必一門心思,為他考慮?難道光迪和令郎、令侄等,都無柱朝之望麽?”
崔光遠苦笑道:“千齡若還在,或許有些機會,至於抅、據、抗諸子……算了,還是等待孫輩吧。我故扶持貽孫,就是希望他將來可以回報我孫……”
“然若如你之謀劃,”嚴莊不由笑道,“將來一翁一婿,有可能同時立朝麽?”
崔光遠聞言默然,沈吟不語。
“且你只想到了相、將,卻不知將來的時局,還有一類人必受重用,唯鼎足而三,貴家才可能穩若磐石。”
“你說的是?”
“劉士安、元公輔輩,也應當提早結交才好啊。”
【狂人小說網】手機閱讀網址喜歡就分享一下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